学习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教师中心>>学习培养>>好言好文>>正文

好文 • 讀書与傳媒 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读《温家宝谈教育》

2015-04-07 宝龙学校校长 涂源安(推荐) 点击:[]
最近,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温家宝谈教育》一书发行后,使人们得以系统了解温家宝同志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论述,从中进一步感受他对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思考,进一步感受他的教育思想与情怀。

“我确实对教师很有感情。”“提起教育,我确实非常有感情!”温家宝曾经一再深有感触地这样说。温家宝同志出身教育世家,经年的耳濡目染和熏陶,使得他对教育事业有很深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

正因如此,在担任国务院总理后,温家宝不仅对教育各项大政方针和政策制定亲力亲为,而且经常
深入基层学校视察调研,竭力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曾经有幸参加温家宝同志主持召开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座谈会,并连续十年在大会堂听取他作《政府工作报告》,亲耳聆听了他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论述,亲眼见证了在他的亲自督办下,解决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0-/o以及义务教育免费等关键问题。

早在2006年7月到I1月,温家宝同志先后主持召开四次座谈会,全面听取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在与大家交流时,他说自己任内要保证做到四条:一是有使命感,把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二是有热情,对教育有特殊情感;三是有意志,不惧怕任何困难;四是有信任,准备随时向教育界专家学者请教。应该说,温家宝做到了这四条。在教育上,他既仰望星空,为中国教育探索着方向,也脚踏实地,为中国教育做了一系列实事。

一、重视教育的战略地位,倡导优先发展教育

“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民族素质的竞争。而教育对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优秀人才以及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等,具有天然的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对此,温家宝同志始终有非常清醒的认识。

在该书序言中,温家宝明确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教育对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十分重要。“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尤其要把发展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他在多篇关于教育的讲话中一再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认为“只有办一流教育,出一流人才,才能建设一流国家”。因此,必须始终坚持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首先要保证教育的投入,化解穷国力呔教育的难题。

温家宝说:“办教育要用心力,还要用财力,两者不可偏废。用心力,就是学校要目光远大、勇于创新.把最新的知识和最好的技能教给学生;用财力,就是要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但现实问题是,各级政府部门往往将精力和财力主要用于提高G DP_L,而忽视教育投入,教育事业往往得不到优先发展的“待遇”。自1993年将“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0-/0”写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后,这一反映教育投入指标的数字始终没有达到,甚至直到2006年才突破30-/0。

对此,温家宝一再指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就要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人,努力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在他的直接推动下,中央政府终于下定决心,明确了实现40-/0的时间表,在2012年实现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40-/0的目标。

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还要对教育事业发展进行全面的谋划和前瞻性部署。温家宝特别强调:“教育发展要面向未来”。

他指出:教育是千秋大业,关系国家民族长远发展、关系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整体考虑、精心设计。既要立足当前解决突出问题、满足现实需要,又要着眼未来、明确长远目标和任务;既要培养能够满足我国当前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又要造就更多引领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杰出人才。教育改革发展必须面向未来,超前部署,才能保证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教育发展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

他认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必须把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必须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保证教育发展走在前面。“教育发展要顺应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新期盼”。

他强调,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教育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但“上好学”的问题依然突出,这对教育公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是政府的职责。应该努力解决好教育领域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教育发展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他主张,教育发展不能够搞简单的数量扩张,而必须以提高质量为前提。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办学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

在优先发展教育上,他始终在不断地呼吁,不停地呐喊,不住地行动。

二、重视教育公平,倡导推进教育改革

“教育公平”是《温家宝谈教育》一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之一。温家宝同志反复强调:“公平正义比阳光还要光辉。一个不公正的社会注定是木稳定、不和谐的。”“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最大的公平就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

长期以来,教育发展重效率而轻公平的问题非常突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择校问题日渐严重,群众意见非常之大,教育公平的呼声日渐强烈。对此,温家宝感同身受。他指出:“教育涉及所有人,接受教育是每个人获得发展的基本前提。缩小不同群体发展差距,消除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首先要保障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温家宝抓住了三个重点问题:一是把缩小义务教育差距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他指出:“义务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基础。义务教育的本质,是要为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条公平的起跑线。对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是要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基础教育。”在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之后,就必须重点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以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要求。他特别提出要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重点,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着力推动地区乏间、城乡之间、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体系。温家宝要求,必须确保每一个孩子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代表政府向全社会承诺: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不能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孩子们辍学。在他任内,仅中央财政用于各级教育学生资助的资金由2006年的21.36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432.73亿元。三是要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孩子的上学问题。“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温家宝认为,重视特殊群体孩子的、教育问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上学问题日益突出。在他任内,国家出台了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口子女上学以流入地为主的政策,保证他们能够在全日制公办学校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同时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建设。

为了解决教育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实现教育公平,从2008年起,温家宝同志亲自主持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2010年2月,《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公开面向社会征求意见。2010年1月11日至2月6日,温家宝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就制定《规划纲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从理念、思想到方针、目标,从战略主题到改革重点,从具体措施到重大项目,都广泛听取了群众意见,被认为是一次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典范。

由温家宝同志主导力推的《规划纲要》确定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人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具体目标是: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应该说,《规划纲要》体现了温家宝同志关于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促进教育公平的思路,为中国未
来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所绘制的蓝图,必将为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三、重视农村教育,倡导面向平民的教育

温家宝同志非常重视农村教育问题。2011年8月28日,在新学期和第27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温家宝在河北张北县第三中学看望农村教师,并且作了题为《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温家宝在报告中说:“农村是社会的基础,改造杜会必须从改造农村着手,而改造广大农村,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人手。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农村教育都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农村人口众多,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教育的整体水平。要提高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必须先从农民抓起。如果不懂得这一点,就不懂得农民的教育学,也就不可能树立农民的教育观。”

这里说的农民教育学和农民教育观,蕴含着温家宝对农民的深厚感情。他在论述农村教育的重要意义时指出:中国有13亿多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在农村。农村教育是农村的希望。农村教育发展了,农民素质提高了,就会形成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相反,如果农村教育跟不上,众多的人口就会成为发展的巨大压力。今天广大农村的亿万在校生,正是明天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如果不把农村教育办好,不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之间协调发展,改变“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加强农村教育,不仅关系到教育事业现代化,更直接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乡村教育对启迪民智必不可少。学校是乡村的中心,而教师则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在农村,教育既是基础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办好农村教育,“是农村的希望之路和光明之路”。

温家宝认为,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最大问题依然是总量问题。在农村,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与城市形成很大反差。所以,他强调,国家要把每年新增的教育经费主要用在农村,用于农村新建中小学校舍和改造危房,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发展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孩子钝够享受到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要大力发展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着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而最重要的则是造就—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在他任内,推出了师范生免费教育、“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和“国培计划”,为农村学校培养和补充优秀教师;建立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鼓励城镇教师支援农村等。

温家宝是一位有着浓厚人文情怀的总理。他的“穷人教育学”、“平民教育”的提法,让海内外舆论大为关注。

2007年9月教师节前一天,温家宝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刚刚入学的免费师范生时,他说:“我以前讲过穷人的经济学,今天讲讲穷人的教育学。我们的国家太大,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还很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使教育体现出最大的社公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圆上学梦……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就是穷人教育学。”

2006年3月,在全国两会闭幕后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温家宝作为国家领导人首次提出“面向平民的教育”,他说:“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我们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相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受到教育。”

显然,21世纪之初的十年里,中国教育在农村教育方面取得巨大的里程碑式的进展,这既是紧迫的教育现实所致,也与这位有着深厚教育感情的大国总理密切相关。

四、重视培养优秀人才,倡导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温家宝同志非常重视培养优秀人才。他强调,经济发展能不能跃上更高层次,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都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他一再强调:“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

温家宝清醒地认识到,与世界一些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是因为“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他说,我们早就看到了这些问题,并且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是为什么成效还不够明显?“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

2005年.温家宝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不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2009年10月,钱学森带着遗憾逝世。“钱学森之问”成了中国教育界热烈讨论的教育难题。对此,温家宝在一次回答学生提问时说:“‘钱学森之问’对我们是个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钱学森先生对我讲过两点意见,一是要让学生去想去做那些前人没有想过和做过的事情,没有创新,就不会成为杰出人才;二是学文科的要懂一些理工知识,学理工的要学一点文史知识。”

温家宝对于素质教育与培养杰出人才的关系,有一段很有见地的论述。他说:“古往今来的许多事例证明,素质教育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基础。杰出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站在巨人肩上的人。因为他是全面发展的人,知识广博,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因为他站得高,看得远,前瞻未来,能开风气之先,引领新潮流。中外历史上许多杰出人才,尽管从事的职业不同,但他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集科学、文学、艺术、哲学于一身,表现出全面的良好素质。究其原因,科学、文学、艺术、哲学的结合使他们想象力夏丰富,视野更开阔,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因而获得广泛的成就。”也就是说,真正的人才,不是文理分科培养出来的狭隘的人,不是那些只知道书本知识的人,而是能够把学思知行结合起来的人,是视野开阔想象力丰富的人。

温家宝认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应该既具有仰望星空的理想情怀,又具有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他指出,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他还经常勉励青年学生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2009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温家宝在和清华大学毕业生座谈时,动情地对学生们说:“什么能够使你们的心灵永远明亮?那就是你们的理想和信念,把自己一生献给人民。这就像一盏明灯,永远在你们心里点燃,而且照亮你们前进的方向,不要退缩。”2010年5月,温家宝在与北大学生共度“五四”青年节时,也勉励学生说:“进入大学只是人生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你们眼前的路还很长,甚至充满坎坷,需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才能成才。”

温家宝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他说,青年人身上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这就需要努力学习,特别是要有严谨的学风和诚实的态度。不图虚名,不度虚生,唯以求真的精神做踏实的功夫。因此,当北京大学一位学生铺开宣纸蘸墨写下温家宝的一首诗的题目“仰望星空”后,温家宝挥毫相和写下的是“脚踏实地”四个字。在回答网友提问时,温家宝也说:“我们确实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心里装着整个国家和世界,同时又需要~些脚踏实地的人,踏踏实实地去下苦功夫。”

正是痛感“钱学森之问”之严峻写培养优秀人才的紧迫,才使温家宝更加坚定了大力推进教育改革的决心。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即是对改革教育现状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回应。

六、重视提高教师素质,倡导教育家办学

温家宝非常重视教师在提高教育水平中的重要作用。2009年教师节前夕,他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看望师生,上午听了五节课,下午同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座谈,在题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讲话中,温家宝深有感触地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

温家宝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于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还有待加强,教师管理机制仍然需要完善。“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发展中一项重要而紧迫任务。”为此,他多次谈到办好师范教育的必要性。他指出,师范教育的目标绝不是造就“教书匠”,而是要造就堪为人师的教育家。师范教育不能仅注重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专业素质方面得到应有的发展,更要注重未来教师气质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文化熏陶。“师范学校的专门圳练,不限于教学的技能,而尤其在于多年的教育文化氛围中涵濡浸渍,使学生对教育实践的兴趣油然而生,对于教育事业的敬仰日益坚定。”

温家宝认为,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一个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说:“我国教育事业要兴旺发达,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让真正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因为他们尊重、敬畏教育的价值和规律,拥有系统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教育充满热爱并深深扎根于教学第一线。”因此,温家宝在众多场合一再呼吁要由教育家办学。2010年4月,《求是》杂志发表了他的文章《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文中在论述“教育改革发展”的问题时,提出不同类型学校领导体制和办学模式应有所不同,不能干校一面,不能用一个模式办教育。教育应当由懂教育的人办,要倡导教育家办学。重申教育应当由懂教育的人办,要培养一大批有志于献身教育事业的教育家。

温家宝指出: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充分发挥教育家的办学才能和特长,让那些有终身办学志向的人不受任何名利干扰诱惑,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对于教育家的定位,温家宝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说:“让教育家办学,这里所说的教育家可能不是某些专业的专门家,但是他们第一热爱教育,第二懂得教育,第三要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不是一时而是终身。如果两三年一换,那么哪一所学校都不可能办好。”这里说的教育家,首先是要真正地热爱教育,懂得教育,其次是要站在教育的一线,具有终身从教的热情。

不仅中小学需要优秀的教师,需要教育家办学。大学同样需要教育家办学。对于大学来说,让懂教育的教育家安心去办学,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教育的行政化。对此,温家宝说:“大学还是应该由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家办教育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大学还应该逐步改变行政化,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大学应该以教学为中心。”让懂教育的教育家一心一意办教育,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是促进教育良性发展的一条符合教育规律的重要原理。应该说,这体现出温家宝对教育的思考抓住了教育发展的真正脉络和根本,充分展现了一位懂得教育、理解和关心教育的政治家情怀。

温家宝有许多尊重教师的佳话。从《温家宝谈教育》中收录的部分与教师校长们的通信,就可以感觉到他对于一线教师的感情。记得在北京实验二小的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霍懋征的告别仪式上,我曾经亲眼目睹温家宝送别霍老师的情景。在新华网访谈中,温家宝称赞霍懋征老师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虽然有各种升迁的机会,但是她都没离开她那所小学。而且到80岁的时候还上讲台做示范教学。他对网友说:“我之所以为她送别是想告诉大家,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

人口只是短期内的红利。一个国家与民族长远且真正的希望,在于教育。实现中国梦,教育任重道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重大部署,特别是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对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个人来说,教育是一场人生的马拉松;对国家和民族来说,教育是一场漫长的接力赛。我们相信,有着这样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人们不间断地接力,距离实现教育强国的梦想就越来越近。


(摘自:2014年3月1日《人民日报》 作者:朱永新)


上一条:好文 • 教育影响幸福吗?—基于中国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下一条:好文 • 当代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学领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