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教师中心>>学习培养>>好言好文>>正文

好文 • 社交媒体影响青少年同伴关系:友谊、孤独感和归属感

2015-03-30 宝龙学校校长 涂源安(推荐) 点击:[]
引言

青少年生活在每一个新的社会和技术创新浪潮的最前沿。他们有机会获得广泛的新技术和新兴的通讯工具,包括可用于扩展、加强和管理他们的同伴关系的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包括基于万维网的多样形式,包括提供给公众的各种应用程序和用户自己提供的内容。本文的目的是探讨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同伴关系的影响。第一部分概述社交媒体的定义和性质以及美国青少年的使用。第二部分回顾了早期青春期发育(从青春期到约18岁),尤其是与理解社交媒体的吸引力相关的方面。第三部分集中在三个主题:友谊,孤独感和归属感。

一、社交媒体的性质及青少年的使用

什么是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建立在万维网的技术资源基础上,允许用户创建和交换各种信息的应用程序。其是支持灵活的多媒体内容,而这些内容是可以经常修改和更新的。“社交”是指用户连接他人或与他人合作,管理别人对其印象,以及披露个人信息的程度。“媒体”是指传送信息的丰富和大量包括图像、视频或音频组件的应用软件比“博客”或“推特”更丰富。基于自我介绍/披露和媒体丰富性这两个维度,设计一个划分社交媒体的分类系统。表l展示这个分类。虽然大多数关于使用社交媒体的研究都集中关于社交网络应用如MySpace和Facebook的参与行为,实际上千百万人正在使用超过250种的社交媒体应用和服务。

据皮尤互联网和美国生活项日的研究,存美国93%的12岁-17岁青少年参与网上活动。青少年比年长的用户更倾向于使用互联网进行即时通讯、社交网络、博客、娱乐、下载音乐,并参与在线游戏和虚拟世界。20lO年的数据显示,73%的青少年访问过社交网站。不过,使用这些网站特点似乎已经改变,青少年较少写博客或每日发帖,更多的是上传照片。最近的调查发现,和过去比,青少年已经不太热衷F-acebook,而选择去更新的网站,这些网站提供更多的隐私,较少的有关社交评价的焦虑情绪,并具有更快捷的私人通讯。这些新网站同时具有高水平的媒体丰富性和更好地控制自我披露的特点。

二、青少年发展和对社交媒体使用的意义

青春期是在许多方面处于快速发展变化的:身体、认知、情感、社会和自我意识。对于大多数美国青少年来说,青春期恰逢学校环境的重要变化(例如从小学至初中和高中).父母陪伴和监管较允而把更多时间花在复杂的同伴F境巾。青少年友展的三大特征对于理解为什么爵少年被社交媒体吸引特别有用:社会认知能力的变化,自我概念和自尊的变化,以及同伴关系的变化。

1.社会认知能力

社会敏感度是青春期的重要标志。理解和管理多源社会信息的能力正在走向成熟,包括换位思考,预期或感知他人的反应,并评估个人在社会团体中的地位。青春期伴随着社会信息的神经处理能力变化,包括处理正面或负面的评价,信任或不信任,以及接受或拒绝的信息。在涉及人际信任的情况下,他们有一个从在青春期开始时(12-14)主要专注于自我和自我的可能获益到15岁-17岁时专注于考虑别人的角度的转变。青春期带来了社会刺激强化函数的增强,以及社会评价条件下压力反应的增加。只要想到有人在观察他们或想着别人的可能反应,就会产生相关的认知和激素反应,而这些反应是与压力相关的。

社会媒体整合了许多青少年感兴趣和兴奋的社会刺激的特点。想想大量的可以评估他们或与他们沟通的社会伙伴就特别耐人寻味。对社会反馈的敏感以及对赞同或不赞同的兴趣可以为许多行为提供动力基础,如经常访问社交媒体网站,查看可能与自己的知名度和地位有关的内容等。

参与社交媒体提供T-种新的学习复杂的社会互动的方式。使用社交媒体也需要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称职昀参与者。每个媒体环境都需要学习新的社交方式,包括如何与他人相处,回应他人,展示自己,并且搜寻和评估不确定的信息。青少年必须找到办法来平衡社交参与要求的认知能力和与参与相关的情绪激发。大多数青少年管理社交媒体需求的方式是愉快的和可控制的,但是,对有些青少年来说,这种环境变得压力太大,以致他们从中撤出。

2.自我概念和自尊

自我概念起源于婴儿期,并从青春期发展到成年早期。在青少年期,几种变化对社交媒体的使用有影响:实际自我、可能自我或理想白我、以及恐惧自我的分化;自我在表现好的领域和表现不好的领域的分化;基线或总体自尊和日常或情境自尊的区别。即使青少年总体上有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他们仍可能会在不同情况下(例如,开始上一个新学校)或面对不同的社会伙伴(父母或同伴)时经历冉尊的波动。

社交媒体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管理的情境。青少年可以决定分享多少信息以及哪些类型的信息。他们可以查看和修改自己的形象,上传新照片,修改数据,以及选择性展示他们的日常生活体验。当他们阅读或查看他人的内容时,他们能够反思自己的白我概念,通过同伴分享的信息比较他们的想法、经验和自我形象。

如果一个人在社交网站上觉察到同伴参与到比自己更有趣、更有吸引力或更有价值的活动中,这可能对他们的自尊有负面影响。如果有大量的“粉丝”或“追随者”来证明自己的社会意义或地位,参与社交网站则可以提升自尊。

3.同伴团体关系

在青春期早期,年轻人开始花更多的时间远离家庭。友谊成为日益重要的社会支持的来源,并且友谊的质量在变化。除了两人友谊,青少年结成小团体,有时也被称为帮派,而且在许多衬=区,他们也成为具有共同的社会认同的大群体,通常被称为群伙。帮派是数个朋友形成的小团体,有频繁的面对面的互动。群伙是大群体,逦常有几个主要的识别特征,比如服装、学术倾向、体育参与、药物滥用,或参与越轨行为。群伙比帮派具有更大的声誉,反映在学生的价值观和态度、喜欢的活动,以及对学校和非学校活动的参与。

帮派和群伙可能使用不同的方式在社交媒体上联系。例如,一个帮派的成员可能会局限于彼此通信,使用社会媒体如Instagram或者Snapchat分享有趣的经验或图像,以显示他们一起做事。因为他们经常互相见面,并不需要使用这些媒体保持联系。相比之下,社交网站如Facehnok可以作为群伙成员的工具,发现别人在做什么,并强化一些特定的价值观。

社交媒体提供信息来帮助年轻人发现与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相契合的社会团体。通过与团体成员的比较和鉴别,在群体背景下进行白我评价。在团体认同中,个体对社会认可、归属、领导、权力和地位的需求得以表达。

形成团体认同需要不同类删的体验,社交媒体可以促进这些体验。通过指定某些人为“朋友”或接受“朋友”或“跟随者”的要求,青少年承认自己是他们的社会群体的一员。创建和上传记录团体经历的幽像和视频是记录共同历史的方法。通过评论对方网站,青少年认识和加强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青春期和青少年早期的情绪激化往往体现在对同伴团体的不断深化的奉献和承诺中。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情感体验都可以通过图像展示、评论,并在社交媒体中使用特殊语言进行加固。青少年早期的群体认同发生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之下:某人所属团体的社会地位等级,决定了对团体价值和自身作为团体成员的价值的判断。社交媒体可以被用来提高个人所属社交团体的形象,突出成员的成功和认可他们的成就,无论这些成功和成就是亲社会还是反社会的。

三、社交媒体与友谊、孤独感和归属感的关系

社交媒体已成为管理和增强同伴关系的一个有效工具。像任何其他创新一样,社交媒体可以根据用户的意图相动机来进行正面的或负面的使用。

1.友谊

最初的研究警告说,积极参与在线社交网络将有损于面对面的互动,有可能破坏友谊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然而,随着网上社交媒体参与的小断发展,这些工具已更加有效地融人青少年的社会生活。研究表明,青少年使用不同社交媒体的方式有所不同。

女,16岁:“我用它们做不同的事情。Instagram,大多用于照片。Twitter多为说你在想什么。Facebook是二者的结合,所以你必须每一样给一点。所以我在Instagram而不是在Facebook上贴更多照片。Twitter是顺其自然”。

对那些对面对面的互动感到为难的年轻人来说,通过社交媒体来建立友谊更有价值。那些有社交焦虑的、害羞的、缺乏吸引力的,或者被同伴拒绝的青少年能够在学校或邻居范围之外,在更为广泛的同伴中寻找友谊。这些年轻人会发现,他们可以花时间去思考自己想要告诉别人什么,并享受他们的朋友发出的正面评价。对这些青少年来说,社交媒体提供了-一个较面对面互动更少焦虑的环境来与朋友互动。

相比之下,喜欢社交和长相出众的青少年可能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在丰十交网络。对于这些人来说,相比较他们拥有的舒适而积极的删友面对面交流,在线关系可能不太有意义和不太充实。在社交媒体尤其如Facehook和MySpace提供的环境中,青少年可以展示他们最积极的、最理想的自我,以及展示朋友间的吹牛、八卦,并透露自己和他人的事情。对于那些拥有积极、向上、善良的朋友的青少年来说,上网时间已发现与抑郁症的增加相关。

2.孤独感和拒绝

娜塔莎'来自波斯尼哑的移民,描述了她作为一名高中生的孤独体验我是如此不同,如此怪异。我在俄亥饿州中部的一个天主教女校,每个人都是金发女郎,每个人都想要结婚生孩子……没有人愿意跟我说话,甚至没有人想和我说话。我是班上唯一没有人交谈的人,因为我是如此的不同,他们都认为我是不同的。

十儿岁的少年对别人的看法和评价特别敏感。他们对同伴排斥有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感到愤怒、挫折和羞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更加重视友谊和同伴接纳,同时使得同伴排斥和孤独感的痛苦更为严重。社会排斥或不满友谊质量的体验与学校环境中的焦虑和自我价值下降有关。

在面对面的社会环境小与同伴疏远的青少年可能花更多时间在网上和虚拟关系上,以满足他们的对同伴团体联系的需求。从积极的方面看,社交媒体可以让被社会拒绝或地理位置偏僻的青少年找到他人分享自己的兴趣和背景,建立具有共同联系或共同认同的网上群体。与同龄人在线连接可以给那些缺乏面对面的互动体验的孤独青少年提供社会支持。这有助于改善自尊和心理健康。

从消极方面看,孤独的和被拒绝的青少年可能被吸引至那些描绘或鼓励反社会行为或危险行为的社交媒体,比如关于暴力、吸毒或酗酒、性冒险的社交媒体。当青少年经历与社会隔离或拒绝有关的愤怒或挫折时,他们就容易被吸引到这些反社会的在线体验中,从而满足他们的报复心理。除了被巷入反社会的媒体环境,许多青少年报告成为网上欺凌的目标,这增加了他们的受排斥、孤独和社交焦虑的情感。与同龄人在线联系的强烈的I吸引力还可能让青少年遭受敌视、尴尬或拒绝,而且这些信息将通过“朋友圈”广泛传播。

3.归属感

“社区”一同通常用来表示在线社交网络的特征。地理上的限制例如学校、社区、城镇或国家不能阻止用户通过网络空间相遇,建立联系,分享信息,表达支持。这些社区具有弹性:每个人都可以保持联系或选择退出,随着兴趣和需求的改变,参与到各种不同的在线团俸。

在大多数情况下,社交网站与真实的社区不同。青少年往往首先试图以积累尽可能多的追随者为目标开始他们的社交网络参与,其目的更多为自我宣传或自我表现。青少年可能会张贴稀奇古怪的图像,以得到同龄人的“喜欢”或“追随”。大多数青少年说,他们的Facebook或MySpace的“朋友”几乎没有重叠,而且他们不一定知道或关心这个情况。虽然他们可能会化费大量的时问监控这些网站,但他们也认识到,大部分的内容是不诚挚的印象管理。

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社交媒体环境中使用特定的语言、标签和行话意味着特殊意义上的社区的出现。对于那些不习惯参加在线网络、游戏或虚拟社交世界的人来说,如果试图进入或探索这些世界,肯定有一种局外人的感觉。社交媒体可以帮助青少年在加入一个新组织或学校过渡的过程中增加归属感。青少年使用这些工具来了解其他成员的情况或联系那些即将进入这个新情境的人。例如,在关于高中到大学过渡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高中毕业班学生使用社交网站与未来可能的室友互动,规划他们宿舍的需要,并了解校园活动的信息。

“我们做研究的那所大学为所有被录取的学生创建了Facebook页面.学校许多部门(如学生生活部门,护理学院)也这样做了。学生们在不同程度上使用这些大学的Facebook网站,通常是发现未来的室友并与他们共同规划。丽莎说,“在这个州我不认识任何人……我现在的宣友在Facebook传递信息给我,“我们应该是室友,因为你看起来很酷,”而我说,“嗯,为什么不呢?”

通过用社交媒体来与异地的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归属感嘶导以培育。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来分享体验、处理孤独隋绪或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在lnstagramo上送_一个照片或一个简短的Snapchato就像给远方朋友一个微笑或一个拥抱,这些互动,往往收到“喜欢”或“评论”晦回应,加强了亲近和被重视的感觉。

四、结论和未来研究

媒体的多样性和青少年文化的多样性表明,社交媒体可以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加强联系和亲近,同时也可能创造社会疏离感和压力的体验。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的进程伴随着他们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在青春期早期,社交媒体似乎对于青少年展示自我、获得同伴认同和体验社会支持特别有价值。许多青少年被同龄人高度影响,追随有可能提高社会地位的时髦行为方式。参与社交媒体可能是这些时髦行为之一,迅速在青少年帮派中蔓延。与任何时尚相同,参与很可能是短期的。

看到自己作为一个社交媒体旋风的中心带来的最初兴奋变淡之后,青少年开始使用社交媒体建立和加强同伴团体的认同和联系。社交网络变得越来越有价值,以此来建立接纳或排斥的界限,承认并庆祝共同的经历,并提供关于团体价值、活动和成就的信息。有些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加强合作,如创建兴趣小组、开展小组项目,或组成团队参加网络游戏。这个环境还有可能增强对反社会或高风险活动的热情,以获得群体认同。

在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阶段,利用社交媒体变得更具战略性和多功能性。青少年在网上发布信息更具有选择性,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信息会被高校招生人员查看。他们使用特定的应用程序5/同类型的人沟通:他们可以是亲密的情侣、家人、好朋友、老同学、同事或专业人员。社交媒体成为娱乐和工作的环境因素,用于收集有关新情境的信息、与异地朋友联系,并持续参与各种对他们有意义的团体。它们可以被用来只是“看”他们的网络将要干什么,抵制无聊或寂寞,并从事有社会影响的有意义的活动。每一代青少年将探索使用这些新上具,并可能为达到自己的衬:会目的来修正对它们的使用。

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以下问题:通过参与社交媒体环境,青少年关于自我展示和自我表露学到了什么?从12步-18岁,他们的自我展示是如何变化的?社交媒体在培育组织认同和归属感中起什么作用? 这个作用从12岁-18岁是如何变化的?哪些是参与社交媒体中最愉快和最紧张的方面?社交媒体如何增强亲密感以及同伴之间的联系?社交媒体如何造成疏离或孤立的感觉?社交媒体的哪些特点对加强社交能力最为有效?是否可以设计新的社交媒体以推动或促进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发展?

(摘自《中国青年研究》2014年第2期 作者:[肖经建])


上一条:好文 • 《自然》究竟是一本什么杂志

下一条:好文 • 未成年人的媒体消费与健康成长:文献综述及未来研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