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当前位置: 首页>>学校风采>>美文欣赏>>教师文章>>正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力的培养——读《生本教学研究》有感

2015-01-14 语文科组 付嫱 点击:[]
      “生本教学”,即以学生为本的学科课堂教学。生本教学与“师本教育”相对的一种教育方法,是对“师本教育”全方位、多方面的改革,强调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学研究》中强调了教师专业发展是“生本教学”持续发展的保障,学生具有学习的巨大潜能。结合教学实际,我的理解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辨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答疑问的过程,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质疑思辨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思考和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思辨力即思考辨析能力,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思辨力作为一种理性思维在社会交际活动中应用十分广泛,它是一个人认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构成社会交际能力的重要因素。

      一是鼓励质疑式思辨。质疑,是学生的深度思维表现,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学习的精神。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强调了“思”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而“思”又是从疑为先导的。因此,语文课要给学生以思考的快乐,让学生学会质疑。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巴尔扎克也曾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的并解除疑问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并在不同的层面上对同一个问题展开有条理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辩兴趣与能力,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己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空间,并注重启发学生从教材中发现,学会质疑,然后在教学过程中细心捕捉、及时点燃处于朦胧状态的智能火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索——释疑,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激起学生思辩的浪花,促进了思维发展。

      二是引导发散式思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培养发散思维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进行思辨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分析与说理的过程。而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分析,清楚准确、明白有力的说理,是思辨能力的主要特征。首先,分析问题要把思考的角度,因为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问题所做出的分析,得出的认识或结论常常不同,甚至完全相反。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培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置学生于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通过巧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的思辨能力,而且学生在进行分析、解释和论证中,语言表达清楚、准确,理由的陈述、结论的导出明白,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是激活联想式思辨。语文来自于生活,还需回归生活,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必须联系生活,展开联想,丰富想象,既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又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想是语文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形式。它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性或已知事物联系到未知的事物。联系的方法可以是“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因及果”、“由历史现象到生活现象”等等。学习语文,就要启发学生由作品所塑造的文学形象去联想,再想象,由人及己,由学文本及学做人。教师要善于抓住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促使学生联想社会之人、之事,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现实,进而认识复杂的人生社会,不仅学会做人的道理,同时不断提升思辨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知识的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遍及芸芸众生,包罗人间万象,不仅要求加强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同样要求注重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因此,语文新课标不仅要求语文教学重视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还要求语文教师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各种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发表有创造性的见解,以便为他们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观打好基础;不仅要求语文课中除传授语文知识, 而且强调要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新颖的见解,以及能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以发展其理性思维。只有学生在课堂中的思辨力被激发了,才是真正成功的生本课堂。

 


上一条:读《美国语文》后对课堂提问技巧的几点感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