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国语文》后对课堂提问技巧的几点感悟
2015-01-14 语文科组 余发红 点击:[]
初读《美国语文》,便觉眼前一亮,课文的选择多元而富有趣味性,注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后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来获得答案,开展的各种语文活动来进行文学熏陶。纵观上册,阅读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让读者把文本和自己的生活相联系,跳出文本进行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问的目的更多是激发学生从不同方向思考、讨论甚至争论,而不是作为结论记下来。在《美国语文》每篇课文后的思考题中,问题从来都不是强迫学生认同某个观点,它甚至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 课后的思考练习分为“问题指南”和“作品累积”两个部分,其下又各分为——“文学与生活,阅读理解,思考,文学聚焦”,“点子库(写作、项目),微型文写作(写作技巧、构思、写稿、修改)”问题设计的开放度和针对性详细性让我在一睹为快的同时,更想在教学过程中跃跃欲试。
有效的提问能够检查知识、温故知新,激发学习兴趣、开阔思路、启发思维,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课堂教学和谐发展,进而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
提问时提示说明富有启发性、陈述问题时简洁清晰 ,善于探查指引,及时解决学生思考的困难。有把握整体、感知性提问,突出重点、理解性提问,搭桥铺路,铺垫性提问,促进迁移,导读性提问,创新求异,发散性提问,总结深化,探索性提问等不同形式。
按教学的三维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侧重更多的应是以知识水平为基础的智能与技能及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以对教材或问题进行组织的思维过程相联系的提问, 而非记忆方面的知识水平的提问。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旧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以达到强化记忆、透彻理解、灵活运用的目的。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对问题的原因和结果进行解释和阐述。学生仅靠记忆并不能解决,必须通过认真的思考,对材料进行加工、组织,寻找根据,进行解释和鉴别才能解决问题。如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一文中,设计问题“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细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标题取‘秋天的怀念’有何寓意?”综合性提问,要求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把教材内容的概念、规则等重新组合的提问方式。这类提问强调对内容的整体性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把原先个别的、分散的内容以创造性方式综合起来进行思考,找出这些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种新的关系,从中得出一定的结论。
评价性提问是能力级别最高的一种提问,它要求学生运用准则和标准对观念、作品、方法、资料等做出价值判断,或者进行比较和选择。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内容和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并融进自己的思想感受和价值观念,进行独立思考,才能回答。它要求学生能提出个人的见解,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是最高水平的提问。如在《羚羊木雕》教学中分甲乙丙三个小组,甲方代表父母,乙方代表我,丙方代表万芳,就这一场家庭冲突矛盾的是非展开辩论。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并根据自己所代表的人物身份,掌握好说话的分寸。
提问的种类众多,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提问 方式,要视教材而定,因学生而异,为激发学生的思维着想,为突出重点服务,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总之,提问有启发性,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矛盾,引起思索,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突出重点有层次。
另外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摸索,我注意到以下一些问题: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留给学生思考空间,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围绕提问的中心内容,根据学生答问的反馈信息,适当变通,难度适宜,启发引导,对学生的已知区、未知区和最近发展区有充分了解,使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这样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可谓水到渠成。教师教得自如,学生学得轻松。目的明确,分类设计,层次分明 循序渐进。教师的问题要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活动的层次进行设置。问题的设置环环相扣;问题的解决如剥笋层层展开。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加强自身提问技能的训练。
如在《陈太丘与友期》中为引起兴趣进而引发争论,根据判断标准进行综合分析,设置一些高级认知提问。
如,师: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生:还行。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怎么做?生:额,可能还是会原谅父亲的友人。
师:为什么?生:因为他毕竟是长辈。
师:那元芳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吗?生:……
通过自己浅显阅读《美国语文》的水平并结合教学实际,给自己定下以下目标:掌握提问技能的有关理论,能结合教学实际,遵照课堂提问的原则独立设计问点准确、问度适宜、灵活多样的问题,掌握提问的技巧 ,并能灵活运用,能够准确、客观地依据提问技能的评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提问技能,并能修正不足,逐步完善。
总结具体训练加强方法:认真研读新课标,结合校本研修方案,弄清低级认知提问与高级认知提问的区别;积极主动地到教学现场去听课,多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认真详细地观看过程中记录教师的问题,然后逐一分析其提出的问题各属于哪种类型,起怎样的作用,贯彻什么提问原则;平时多训练自己对同一问题用不同形式、不同语调等提出来,并使自己的提问清晰、流畅、准确、点题集中;利用好每一课的教学,认真设计提问,然后试教,并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学生沉默,学生茫然、尚不清楚提出问题的要求,学生回答吞吞吐吐,回答不出来或答非所问,学生回答了一总分,尚不完整,学生回答结结巴巴,不能较好的表达回答内容,学生反应迅速,回答正确,说理清楚……)进行正确的处理及适当的评价。
罗素曾说:“什么时候大家不再轻易相信什么,教育就有成效了”。培养学生多元思考的能力,提高语文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虽然是大胆的尝试也未必成功,但并非无所适从、东一榔头西一棒,只是期待在不断地摸索实践中自己的语文课堂能更成熟。
上一条: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从《魅力课堂——高效与有趣的教学》一书所得
下一条: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力的培养——读《生本教学研究》有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