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

当前位置: 首页>>教师中心>>校本研修>>教学反思>>正文

《比大小》教学反思

2015-01-08 数学科组 黄妙玲 点击:[]
本节课是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一分(一)》和《分一分(二)》,对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对于分数的进一步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涂一涂、比一比等活动来贯穿整节课。在启动过程中,首先复习了分数的意义,然后我用比班级男女生人数的多少(20<25,整数比大小),引出了比较分数的大小,进而比较和3/4和1/4的大小。但是在从20比25过渡到
3/4比1/4的时候,两组数据相关性不强,过渡的不是那么自然,学生的思路有点中断。可以考虑改成从比较3和1的大小,过渡到比较3/4和1/4的大小。

在建构过程中,我主要做了两个部分的建构,第一个部分是同分母分数的比大小,另一个部分是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在抛出
3/4和1/4谁大谁小的问题之后,我让学生动手在两张正方形纸中涂色分别表示3/4和1/4,进而通过观察谁的涂色面积大比较出3/4和1/4的大小。这是形象表征。但这个过程我花了太多的时间,以至于后面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强化练习。这里其实没必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只需要出示3/4和1/4的图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涂色面积的大小来直接比较出3/4和1/4的大小就可以了。应把涂色环节的时间移到后面的练习,强化效果。在学生观察比较出3/4>1/4后,我让学生完成“试一试”中的两道题,然后把三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出每组数据的特点,进而归纳出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规则。这其实是个推理规则的过程,但是这个环节教师说得太多,应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则,并把规则用语言表征出来。

在建构出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规则后,我创设了猪八戒分大饼的情境来引出“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这个环节我基本遵循前面环节的步骤来做,以至于整节课下来显得重难点不突出,也出现了前面环节的问题。前面同分母分数比大小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应该压缩点时间,应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这一部分。

本节课最大的不足就是强化做得不够。其实比大小是一个技能,前面已经有了形象表征和语义表征的过程,让学生明白了“怎么比”、“为什么这样比”,学生学会这个技能之后,最终我们还是要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练习,来强化对前面推理出的规则的运用。这样一环扣一环地下来,使学生经历从形象表征到语义表征,再到符号表征的过程,最终达到技能自动化。

本节课我把同分母分数比大小和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分开两个环节来建构。但从后续的练习中发现,这样的设计显然是不合理的,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达到技能的自动化,看到一组分数马上分辨出它是属于哪一类,是分母相同?还是分母相同?然后找到对应的比较方法。学生不能很好地做到“分辨类别”这一点,仿佛思维过程中断了一截。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新课的时候,没有充分经历 “分类”的这个过程。因此应该把这两个环节合在一起,在课堂的开始就出示多组附带图示的分数比大小,其中有同分母的,也有同分子的,而且要打乱顺序。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的图形比较出每一组分数的大小之后,可以把每一组分数一起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这些分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分类。学生自然会发现有些是分母相同的,有些是分子相同的。分好类后,引导学生归纳出每一类是怎么比大小的,把重点放在分子相同的分数比大小这一部分。可以用我在原来的课上设计了的一个环节来突破:出示8个圆形,分别平均分成2份、3份、4份、5份、6份、8份、9份、10份,表示1/2、
1/31/41/51/61/81/91/10,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规律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所表示的分数就越小”,以此来加深对“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节课练习还是不够,练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技能的自动化。通过这节课,看得出我在知识理解这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注重抓住知识的关键点和方法的教学。同时要多学习,多反思,不断地加深自己对课堂的理解。


上一条:《搭积木比赛》教学反思

下一条:《做个百数表》教学反思

关闭